久久小说下载网 > > 锦衣为王 > 分节阅读 404

分节阅读 404(1 / 2)

手礼相还,向着武志文道:“武将军太过客气了”

“哪里,哪里”武志文笑道:“阁老大驾下临,缇骑上下都是与有荣焉”

倒也确实是如他所说,听说本朝阁老辅驾临,整个缇骑教导队都是轰动起来了,所有的教官都和武志文一起迎到了校én前,学生有纪律管着,所以只能呆在原地不动,不过,也是忍不住伸头探脑的,不停的向这边观看着。

而迎出来的人,也是一个个昂tgxiong,顾盼自雄,一副脸上飞光的高兴样子。

倒也不怪他们,一则是李贤地位够了,二来,锦衣卫现在名号不一的学校不少,而且全部在鲍家湾,李贤别的地方不去,专én到这里来,也算是对缇骑上下的尊重和重视,这如何不教这些教官们觉得脸上有光

“这里原来是教导队,并非是学校,那么,也没有山长了”

套客已毕,李贤在众人的簇拥下踏步而入,一边走,便是先开口问话。

“是的,这里只招缇骑的备选,训练的也是缇骑,所以称学校并不妥。按太保的意思,学校要兼收并蓄,教导学生以全面平衡为主,所以暂且不必称学校。”

这只是托词罢了。事实上,学校并不是随便办的,那些宿儒讲学的学校都很受注意,几百人聚集在一起,有不少都是很有威望的一乡名士,这些人看似手无缚ji之力,但几十人就可能号召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造反,岂能不慎

事实上朝廷对学校是向来看的很紧,管的很严,并不敢掉以轻心。就算这样,明朝的名士宿儒在民间的号召力也是与日俱增,到了明末时,朝廷正规军已经放弃抵抗,但因为清军在江南大失众心,其实也就是清政fu在江南推行剪辫伤害了士绅的民族自尊心,大肆征收赋税,包括商税和田税在内又伤害了江南士绅的财产当然,后者在不少人心里更加重要。

所以士绅们一声号召,比如赫赫有名的东林党和复社骨干黄宗羲,在决定反清后,一声号召,立刻就从宗族、佃户、同乡等诸多渠道召集了好几千人,披甲授兵,立刻就是一支能拉出去打仗的队伍。

明末时,如果不是实在没有一个象样的雄杰,就凭一道递令,死透了的南明就能翻过身来了。

试想一下,整个南方的士大夫和名士的号召力有多恐怖,就看明末的情形就大约能知道了。

所以张佳木在学校的问题上也很谨慎,先前在没有掌握相当的资源和权势前,他绝不敢承认自己办学校,象吏科学校这种,又是以培养吏员为主,士大夫便是看到了,也是置之一笑罢了。

至于真正的“大道”,也就是儒学经义,他倒是碰也不敢碰,各乡各庄的儒学学校仍然很多,乡民们愿教子弟学儒学的,亦是绝不会阻止。如此这般,才维持了现在的局面出来,朝中上下和地方士绅都没有因为此事反弹闹事。

就此一事,就知道有任何变革,真真都是叫人如履薄冰,非得xiao心不可了。

李贤对这种xiao心翼翼的规避办法倒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,毕竟他并没有加入什么有名的学校或组织,听了武志文的解释,他只是微微一笑,一时还想不到其中深意,只是略一点头,便又继续前行了。

因为是训练缇骑所用,这里占的场地很大,其实是原本的一处极大的荒地,种不得庄稼,所以改成了候补缇骑的训练之所,校舍并不多,稀稀拉拉的几十间房,还是以宿舍为主,只有十几间校舍用来办公和授课。

“校舍似乎少了一些”李贤看了一圈,对这里的武库啧啧称奇,因为是缇骑要用,所以鲍家湾的兵器局出产的最好的武器和铠甲都在这里,寒光耀眼,李贤虽然不是武人,但也是识货的,看了一圈,就知道就算是皇城禁军的装备,恐怕也是远不如这里。

“回阁老的话。”武志文笑道:“咱们这里授课,除了教授一些兵书之外,平时是用不着校舍的。”

“哦”李贤听了,大有兴趣,问道:“难道这里的学生都识字”

“是的。”武志文笑了笑,答道:“最少也要能通读武备志才成。”

“了不得,了不得”

当时武人不识字的情形是很普遍的,一个武人大字不识一筐是正常,但武能开弓,文能读几本兵书,就可以被称颂为“儒将”了。

这些酸腐文人似乎忘了,就在几百年前的唐朝,大臣们出可以为边将节度,入可以在朝为宰相,协助天子治理天下,不过几百年下来,文人连马也快不能骑了,而武将也被视为粗鄙无知之徒,这不知道是一出喜剧,还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。

第三卷 夺门之变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三十章 少年

更新时间:201193 21:30:08 本章字数:4945

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三十章 少年

转了一圈,自然还要去看看校场上训练中的候补缇骑们。

“这些全是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少年郎,”一边走,武志文一边介绍道:“都是将én世家子弟,全部是初通文墨,晓畅军务,在这里,就是更进一步的培养他们的军人气度和纪律,当然,武艺马术shè术,还有军务指挥,也是学习的重点所在。”

“哦,这么一来,岂不是未来的将官么”

“是有这种打算。”武志文也不欺他,笑道:“缇骑是太保预备练成三万人以上的纯骑兵队伍,现在刚开始拉架子,也在准备战马,军官自然都是当务之急。这些少年郎再过三五年出去,可不就是现成的军官”

明朝的军官其实已经是世袭制度,老子是指挥使,儿子就是指挥使,老子是百户,儿子当然也是百户。

至于合不合格,且再两说。

边军是营兵制度,但营兵的军官也是从卫所里调去的,军户想在营兵里出人头地,也得看祖坟上冒没冒烟,一般来说,一个军户入营当兵,到老有幸活着退伍时,最多能干到火长。

而一个百户官入营,自然而然的就是军官,升到游击将军也不是很困难的事。最不济,也能干个守备。

这当然是不公平的,但在朝官看来,这有益于军队的稳定,将én世家与国同休,忠诚度上当然靠的住,用这些人,当然比提拔一个xiao兵要强的多。

于是明朝军制就这样定了下来,可以看到,明朝的名将没有一个是出自xiao兵家庭的,最不济也要是个特殊人才,比如秀才出身的李成梁。而普遍的情形就是将én世代是将én,比如戚继光家,就是世袭的卫指挥佥事。

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形,张佳木虽不愿意,但jg力还暂且放不到这上头来。而且,当时的将én在教育上还算不坏,子弟们允文允武,文能通读,武能骑马shè箭,底子比普通的军户子弟和百姓强的太多,所以象缇骑这样的jg兵,选拔候补武官时,自然而然的,将én子弟就比普通人要多的多。

最新小说: 臆想领域/疯狂真人秀——金铜钱 重生后我盘了豪门老总/致命宠爱——君莫遥 西夏死书 长安十二时辰 贞观大才子 抗日之风神 重生之孔明异世点将录 龙的传人异界称雄 终极道 萌娘三国演义